见证荣耀绽放 诠释志愿精神

见证荣耀绽放 诠释志愿精神 时间:2023-02-18   来源:中国社会报       分享到: QQ空间 豆瓣网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他们忙碌在赛事场馆,坚守在不同领域,热情服务、青春洋溢。他们是服务于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的那抹“天霁蓝”,他们用专业素养和细心耐心,见证荣耀绽放,诠释志愿精神。

数万名看似平凡的志愿者,在各自岗位上,发出不凡的光芒。日前,记者电话连线了多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聆听了他们的故事。这其中,有欢乐,也有泪水;有自豪,也有感动。一名名赛会志愿者,温暖着赛场的每个角落;一张张灿烂的青春笑脸,诠释了“强国有我”的担当,成为冰雪盛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2023年,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再次成为北京和奥运赛场上最亮丽的名片。

冬日逐梦 燃情冰雪

本报记者  安 娜

2月6日晚,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雪橇比赛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落下帷幕,志愿者亓涓郦作为颁奖礼仪人员,正式参与到冬奥会服务中。这一刻,她期盼了780多天。

今年22岁的亓涓郦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大四学生。2023年,她看到学校团委发布的冬奥会志愿者招募信息后,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她与冬奥会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带着对冬奥会的期盼,亓涓郦一直等待了一年多。2023年5月,赛会志愿者开启初步筛选。“我申请的是颁奖礼仪领域礼仪志愿者,对身高、体重、外貌,乃至礼仪服务基础功底都有高标准的要求。”亓涓郦介绍说,“因专业所长,我还协助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初步的校内培训。最终,有15名同学正式成为冬奥会赛会志愿者。”

在赛事转播中可以看到,礼仪志愿者们有着标准的站姿和规范的手势,然而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又需要多少辛勤付出呢?这个疑问可以从冬奥会礼仪服务人员的封闭集训中找到答案。

据亓涓郦回忆,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封闭训练中,志愿者先后进行了多个针对性训练,细致到了每一个步幅的速度和距离、不同手势的点位姿势等,还有仪态、臂力等专项练习。最难的当属站姿训练,大家需要一动不动地站立几个小时。刚开始,好多志愿者都是流着眼泪完成训练的。

带着汗水和泪水的付出,在服务中得到了回报。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志愿者们顺利完成了一场场比赛的礼仪服务保障。2月13日和14日,北京连续两天大雪,亓涓郦作为“奖牌托盘员”,面对湿滑的雪后路面,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专注于身体的核心力量,面带着微笑,圆满完成了任务。

身着的礼仪服让亓涓郦感到温暖。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系列制服、颁奖礼仪服装等是由北京服装学院教师团队设计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依山而建,气温较低。每每有亲朋好友关切地询问亓涓郦在现场是否觉得寒冷时,她总是笑着说:“服装内加入了很多黑科技,还是我们学校教师团队设计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除夕当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办赛前模拟演练,邀请三位中国队员共同完成颁奖全过程。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响彻全场的国歌,亓涓郦的眼圈红了又红。

2月11日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激情上演,在替补岗位的亓涓郦在赛场边为中国队加油。最终,闫文港获得铜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彼时彼刻,亓涓郦再也掩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边鼓掌欢呼一边落了泪。

参加冬奥会之前,亓涓郦对雪车、雪橇和钢架雪车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微,通过深入的学习,现在的她谈起这几项运动可谓头头是道。她有一个小愿望,等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再回看一遍钢架雪车的比赛,这一次,她来当解说员。

近距离感悟体育之美

本报记者  雷 耀

2月12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夺得冠军,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当时正在看台上服务的张佳琛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旁边荷兰队的运动员和教练们也站起来鼓掌,并用荷兰语向她表示祝贺,恭喜中国选手夺冠。

张佳琛,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荷兰语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北京冬奥会期间成为“冰丝带”的语言服务志愿者,负责荷兰、比利时、德国和爱沙尼亚四个队的联络工作。

“此次能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还能跟运动员、教练员近距离接触,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我觉得自己超幸运。”张佳琛开心地告诉记者,“去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相约北京’测试赛的志愿服务,当时荷兰队也参加了比赛,我还跟荷兰队的领队约定北京冬奥会再见。没想到我真的来赴约了,熟悉的随队官员看到我,格外亲切,好似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开赛前的3个小时来到场馆,认真查阅每日详细竞赛日程表,了解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时间;主动到力量房等运动员训练场所、休息场所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为进行适应训练的运动员提供必要的翻译和沟通服务;比赛结束后,引导获奖运动员到颁发纪念品的区域等候,并提醒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都是张佳琛日常工作的内容。

“对我来说,最具挑战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这些外国运动员的名字和人认准、对上号,光荷兰队就有三四十人,压力还是蛮大的。他们都穿着同样的运动服,戴着口罩。上冰后,从头武装到脚,就更难辨认了,有种拆盲盒的感觉。”张佳琛说,“我只得通过一遍一遍地查看官方发布的各位运动员比赛时的照片、视频,尽可能地记住他们的长相和身形,以及一些明显的特征。”

1991年出生的张佳琛,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还在上高二的她因学业紧张没能参与,多少觉得有些遗憾。“今年,在家门口办冬奥会,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这对我来说,也算是圆梦了。”张佳琛说,“这次,我作为语言服务志愿者,直接为外国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服务。我上大学期间去荷兰做过交换生,现在在学校教的也是荷兰语;比利时人讲的是荷兰语,我出国留学去的就是那里;爱沙尼亚只有一位参赛运动员,他的教练还是荷兰人;我的父亲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工作,会德语,受他的影响,我也学习了简单的德语。没承想,我就刚好为这四支队伍服务,真是太巧了。”

“每次在信息台服务时,总会有运动员认出我来,主动过来跟我打招呼,不是叫我的荷兰名字‘Esmee’,就是叫‘Zhang’,感觉特别亲切,这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张佳琛说,“前两天,一位荷兰队的运动员在适应训练时不小心将发带弄丢了,我们几位志愿者协商后通力协作,很快就帮她找到了。送回去时,她很是惊讶。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意识到了志愿服务细节的重要性。在冬奥场馆,我们的服务不是代表个人,也不是代表学校,而是代表整个国家的形象。”

“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通过和运动员、教练员的交流和沟通,学习了不少体育方面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也是一种成长和进步。”张佳琛直言,“这些日子,在服务的同时,我见到了很多老将在赛场上拼搏,尽管他们有的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从他们身上,我领悟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感悟到了体育之美。这段经历,我将终生难忘。”

在冰雪舞台发光发热

本报记者  雷 耀

2月12日18时左右,在位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之间的景观大道旁、有着半圆形“雪屋”的北京颁奖广场的检票口,迎来了大批观众。

人群中,一位身高只有1.45米、扎着高马尾、走路有些颠簸的志愿者,因甜美的微笑引起大家的注意。只见她一边为大家发放印有“冰墩墩”的手摇旗和荧光棒,一边说着:“大家往里走”“大家往里走”……还不时抬起右腿,仅靠一条左腿支撑,跟其他志愿者一同跳起欢快的迎宾舞。入场观众无不向她竖起大拇指。

这名志愿者叫王梦浩,来自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她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招募的19名残疾赛会志愿者之一,也是颁奖广场唯一的残疾志愿者。

“我真是太幸运了,能够参加冬奥会志愿服务。一共有2400多位残疾人报名,我没想到自己能被选上。”王梦浩高兴地对记者说,“2023年11月,我还在‘冰立方’参加了‘北京2023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作为志愿者代表,我为自己能站在台上接受授旗、传承奥运精神而倍感荣幸和自豪。可见,社会对残疾人越来越尊重,在重大国际赛事上,为我们提供了发挥价值、展示自我的舞台。”

作为颁奖广场赛事服务领域的通用志愿者,王梦浩的工作岗位有检票棚、咨询亭、母婴室、失物招领处、轮椅和婴儿车借存处、拍照打卡点等,每20分钟可以轮换一个岗位。在她看来,最热闹的莫过于拍照打卡点。观众可以用道具拍照,还可以跟志愿者一起跳热身舞蹈。而她最喜欢在检票棚引导观众入场,这样可以把热情的服务与灿烂的笑容送给大家。

“赛会志愿服务专业性很强。”王梦浩告诉记者,他们不仅要通过23门线上必修课学习奥林匹克基础知识,还参加了英语交流、礼仪实践等个性化课程的学习。

由于先天发育不足,王梦浩的双下肢不等长,长时间站立、行走对她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与其他志愿者相比,我的行动会慢一些,但这不会影响我为大家服务的热情。”王梦浩自信地说,“我也有我的优势,因为更了解残疾观众的需求,我的服务也会更精准。”

1999年,王梦浩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一个小村庄,因为父母工作忙,她从小学便开始独自上下学。一开始,她都是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往往一公里就要走20多分钟,而且总是低着头,自顾自地前行。一次放学,班主任老师主动提出要用自行车带她一程,没想到一带就是3年。渐渐地,她也发现,顺路的同学都会放慢脚步等她,大家的目光也由好奇变得友善。

“这段经历不仅打开了我封闭的内心,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王梦浩回忆说,“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大学期间,王梦浩便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急救培训、策划献血活动、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志愿服务不仅让我变得乐观开朗,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王梦浩说,“这些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和知识储备,让我有幸成为一名北京冬奥会的赛会志愿者。”

在颁奖广场,每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王梦浩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尽管我身体有残疾,但我同样有机会上学、能参加社会实践,我为生活在中国而自豪。”王梦浩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事,当志愿者是幸福的,她会一直做下去,让


比丘资源网 » 见证荣耀绽放 诠释志愿精神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