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的流传千古,都有宋徽宗的功劳
引言:
宋徽宗赵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却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宋徽宗不仅是一个书法家,独创了廋金体,而且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画家,他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还成立了皇家画院---瀚林书画院。
正是在这所宫廷画院中,诞生了两幅流传千古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
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的,却不知道它是张择端为宋徽宗画的,而宋徽宗也是这幅画的第一个收藏者。
宋徽宗是一位很有艺术造诣的皇帝,他对书画也很有研究。1101年,当时供职于瀚林书画院的张择端向宋徽宗献上了这幅画作。宋徽宗看后,在卷首题字《清明上河图》,并加盖双龙小印。
尽管《清明上河图》饱含着张择端的心血,而且被后世广为流传,但宋徽宗似乎对这幅画并不感冒,不久之后,他将这幅画送给了外戚向氏。
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还有3000多人的皇族、嫔妃,被金人掳走。《清明上河图》也落入金人之手。直到建国后,几经辗转才最终被故宫博物馆馆藏。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什么?
对于《清明上河图》的画作主题,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清明上河图》被当作一幅北宋市井风俗画,因为《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就是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市井百态。
整幅作品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当时的都市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先来说街市部分。街道上人员熙熙攘攘、比肩接踵,有骑马的、坐轿的、推车的、步行的,有一家人出行的,也有单独散步的。
沿街的商铺林立,酒庄饭店、茶楼、粮店、布匹店,很多店内的招牌迎风招展,字迹清晰可辨。
店主们还在店铺前搭起遮阳棚、挡雨棚,以应对各种天气。还有一些流动的摊贩,有的临街摆摊,有的挑着胆子往前走动,甚至桥上都有很多的摊贩,一度堵塞了交通。
汴河的场景,则围绕着运粮船和桥上观河的人群展开。画面中的粮船码头上,搬运工人正在将船上的货物,搬运到码头之上,也有几个工人似乎是在等待发工钱。
汴河上有一艘大船,似乎遇到了麻烦,船头马上就要触碰到桥洞,船上的人似乎是在想办法调转方向,有几个人在向岸上的人求救。
桥上围着很多看热闹的群众,他们目光都集中在河中的船上,有几个还伸出手来指指点点。
城外的郊野,矗立着几个荒村小桥,一个孩子牵着毛驴驮着木炭走过小桥,一派田野的景色映入眼帘。
汴河之外还有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就在城门附近。城上的建筑物特征明显,内置一面大鼓,说明可能是钟鼓楼。城里的人往外走,城外的人往里进,一匹高大的骆驼正从城门中探出头来。
警示之作?
有人把《清明上河图》说成是讨宋徽宗的欢心的颂辞,是用来称颂当朝盛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