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皮筋和发夹,要怎么扎头发?

古代没有皮筋和发夹,要怎么扎头发?

其中一个发髻,我们是先扎了一个马尾辫,再加了一根长簪,然后进行分股盘绕。马尾辫充当的就是地基的作用,长簪固定在马尾辫上,将这个地基可以固定的范围延展了。分股,甚至是将每股头发都加以拧转或编织,则可以将固定长发的力量更均匀一致地传递过去。

△ 苏南水乡的传统发髻

(相关资料和教程见《 苏南水乡妇女“䰉䰉头”梳理装饰教程 | 传统发髻资料分享16 》)

△ 古风画作

发髻的模样固然是千变万化的,但脑袋是一样的,地球也是一样,所以基本的思路和逻辑就是一样的。越是高高耸起的发髻,对于固定的高就会越高。

还记得 《凤囚凰》里关晓彤的那个“缝纫机” 么?过分夸张的庞大固然是它的问题之一,但扰乱我们观看心绪的其实是这个发髻设计上的不合理——它没有地基。

△ 《凤囚凰》剧照

发髻上唯一的簪子,尽管有很长的簪脚,却只是用来固定簪子本身,还固定得非常浅。其他看起来很有分量的部分么?看起来连放都放不住。人的眼睛本来就自带纠错功能,于是就不停在脑海里弹出错误警示。

《凤囚凰》里庞大而古怪的发髻有很多,看起来稳固的最多给人一种好怪或好丑的感觉,只有那些看起来摇摇欲坠的,才会给人惊吓,浑身有说不出的难受和别扭。

△ 《凤囚凰》剧照

头绳:层层盘绕的红缨

尽管说起没有“皮筋”的年代,很容易就会让人想到有“头绳”,但是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

头绳是有装饰作用的,一般很长,可以均匀地绕在头发上,紧密而整齐,这是皮筋做不到的。

△ 1933-1946年,德国女摄影师拍下的中国女子梳头过程

此外就是我自己梳头的时候发现的,皮筋只能扎一头开放的发辫,如果是封闭的环状呢?那只能用头绳了,头绳才能每一圈都穿过中间的孔。

而头绳的固定性非常好,不仅仅是用于发髻底座的固定,还可以用来固定一些分股的头发。正是因为它盘绕了这么多圈,与头发产生了足够的摩擦,所以即便不贴紧头皮,只是固定在中间的某一节,也不会随便移动。而且它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可以辅助做一些发髻的造型。

△ 乾隆皇帝主位喜容像轴

△ 苗族发型

△ 客家髻鬃

皮筋是真的方便,扎起来方便,接下来也方便,后者对如今的生活来说似乎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我们如今的发型对固定的要求降低了。

头绳应该也是有所区分的,有一些就是固定带装饰,比较简单;有一些宽一点,有一些装饰的,更接近发带的,应该就是装饰为主了。像如今某宝卖的古风发带,像韩剧里的形制,甚至还加了绣花,那就纯粹只能拿来装饰,甚至于自己都很难固定住自己,需要另外用发夹之类的辅助。

△ 唐只

(相关发髻资料和教程见《 韩国少女的辫子(唐只) | 传统发髻资料分享06 》)

簪钗:青丝为肉它为骨

其实说起古代发髻,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各种簪钗 (有一些可能并不叫做簪钗,比如扁方,此处只是拿来作用一种统称)。

但若以功能分,簪钗与簪钗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有的是有固定发髻的作用,有的只是装饰作用,完成固定好自身的任务就可以了。

△ 约翰·汤姆逊拍摄的旗人女子发型

两把头/大拉翅:这么多年你看的应该是假的清宫剧 | 经典旧文 》)

△ 扁方

△ 耳挖簪

之前在《 为何没人要复兴古人的发型?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你知道盘发曾经要申遗么! 》等文里就提到过,尽管古代的大多数发髻我们都无法推断出内部究竟是如何梳理出来的 (号称能复原的,建议拉去实验室看看他们的眼睛结构是否可以自带穿越功能,并且能2D智能转3D建模,外加透视),但许多簪钗的形态是可以泄露出一些信息的。我们不一定能完全复原出这些簪钗当年的使用方式,但可以缩小范围,也能否定一些明显错误的“脑洞”。

△ 《妖猫传》海报局部

比如十分有唐代特色的长钗,经常可以在一些“复原”造型里看到它。它的特点就是装饰面是扁平的,并且钗脚非常的长。

△ 晚唐时期敦煌供养人

△ 唐代鎏金银钗

几乎没有复原者去想过:如此轻盈的长钗,为何使用这么长的钗脚呢?钗脚长就说明固定点和装饰点比较远,换言之就是发髻表面难以受力。这种难以受力,是发髻蓬松导致的?这些钗子本身就起到了一部分辅助固定作用呢?至少如今很多“复原”结果是值得商榷的 (硬要杠唐人闲得就是要做这么长,那我也没辙)。

又比如明代凤冠翟冠上的簪子,簪脚也很长,但簪头是立体的,戴起来的时候还要在上面悬挂长长的珠结,需要插得很深才不至于晃动移位。

△ 明代容像

△ 明代金凤簪

如今很多人觉得这种凤簪好看,于是拿来插在普通的发髻上,那就难免令人担心她们的天灵盖了。

在簪子使用的过程中,应该还有发网、发冠之类的辅助。最为典型的便是,它像是一个发罩,并且留出一些孔隙便于插入各种簪子,有些是固定它用的,有一些是装饰的。

梳子:扫平坎坷的神器

梳子是经常会被忽略的东西,尽管我们在许多古画中都发现女子发髻上有梳子。

△ 《捣练图》局部

然而,我看过的许多打着“复原”旗号的古风发髻,都是将梳子的背面另外缠绕铜丝、加簪脚等方式固定,根本没有理解发挥过本身的作用。

其实梳子在少数民族和汉族如今的传统发髻里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使用痕迹,它可以充当随时随地整理碎发的功能,类似于发夹,也可以像簪子那样盘绕固定头发。

△ 苗族发髻(梳子充当盘发簪子)

△ 红瑶女盘发

(相关发髻资料和教程见《 红瑶妇女梳长发 | 传统发髻资料分享08 》)

由于梳子的脚很多,所以它几乎可以是任何角度插入,簪钗倒插需要另外的条件辅助,但梳子倒插自己都可以稳定住,是很神奇的工具。

网上曾流传过一组苗族发型,说是与唐俑的发髻十分相似。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苗女的后脑勺都多了一把梳子。

梳子也有各种非常好看的装饰,梳背一直精美的实物有出土,少数民族中还能找到类似的。还有垂挂如珠帘璎珞般装饰的设计,异常美丽。

整齐的秘密还有哪些?

其实还有容易被忽略的东西,是古装剧里不常见,但确确实实存在的实用物件。

比如头帕一类的东西,女子被称作“巾帼”,其实也源自于此。不同时代的头帕不太一样,名称也不同。它们一般用来裹住发髻,更常见的就是像一样勒住发际线的位置。著名的国宝“长信宫灯”就戴了头帕之类的,后来的、勒子之类就更像网巾的作用了。

△ 长信宫灯

△ 清代仕女

△ 簪花围

(相关资料见《》和教程见《》)

还会使用类似如今发胶的东西——“刨花水”。这个东西其实是用榆木削成长片泡水,就能析出里面的粘性物质,价格比头油便宜,粘性比头油好,所以很受普通女性的欢迎。与此类似的还有白芨水等,如今戏曲贴片子时还有在使用,效果可以类比。

△ 晚清-清末照片

△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还可以看出,老照片中的一些女子,发际线偏高,并且十分整齐,有可能是另外修过发际线,去除了一些乱糟糟的碎发。

效果比较像现在贴了假发套的古装头,但古装头的发际线是更靠前,她们则是靠后,露出一个大脑门。

碎碎念

自从我在之前的一些文章里提到,明清时期的燕尾、鬓角的一些痕迹可以在目前存世的传统发髻里找到遗存痕迹以后。就开始有大量某圈人士把这些发型直接等同于明代发髻,搞“复原”、拍“教程”、做“视频”。明知道这些是有问题的,有误导性的,但我已经不敢指名道姓了,他们其中有些人的手段已经见识过了,朋友们也告诫我不要再惹这些将人生价值完全依存于网络的现实卢瑟,它们终究是光脚的,而我终究是穿鞋的。

所以,只能是让另一些人,多观察,多思考,在“传统”里找答案的同时,少一些“想当然,少走一些急功近利的捷径。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查看


比丘资源网 » 古代没有皮筋和发夹,要怎么扎头发?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